电影 Archive

  • 宗教与政治 看《城市广场》后

    宗教与政治 看《城市广场》后

    “宗教和自由,自由和爱情,爱情和理想,理想和生命:这些已经在电影中千千万万遍展示过的矛盾元素这次被黏贴在了传记片上——不消说,希帕提娅和电影一样精彩。”——这是《综艺》杂志对电影《城市广场》的评论,然而在我看过这部有着宏大场面的人物传记片后,引起我思考的却是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Full Story

  • 从“禁低俗”说到权力的边界

    从“禁低俗”说到权力的边界

    “绝大部分有可能发言、有权利发言的我们,都自觉放弃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彻底拥抱了低俗。”这句话不失为国内电影人的一幅自画像。与此相应的事实是,这几年国产电影除了走搞笑低俗路线外,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复制(反映)现实的能力。

    Full Story

  • 奥斯卡:《拆弹部队》打败“拆迁部队”

    奥斯卡:《拆弹部队》打败“拆迁部队”

    《阿凡达》同《拆弹部队》之间的竞争,是一次鸿篇巨制同小成本电影之间的争斗。前者是电影史上耗资最多的影片,后者则是只花了区区数百万美元而制成的伊拉克战争片。最后获胜的是《拆弹部队》。它的女导演凯瑟琳·比奇洛是颁奖时刻最为耀眼的明星,她执导的电影一气拿下6项奥斯卡奖,而其前夫卡梅隆的《阿凡达》只拿到3项奖。

    Full Story

  • 接受这神奇的一切吧!感《严肃的男人》

    接受这神奇的一切吧!感《严肃的男人》

    因为,你生活在一个神奇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已经做到了“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程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神奇——它是梦境,也是真实。

    Full Story

  • 没有人可以准确的评论《预言者》

    没有人可以准确的评论《预言者》

    在一气看完这部《预言者》电影之后,我忽然觉得很兴奋,除了感觉好看、过瘾之外还带着一些不解与思索,但我不知道它让我想到了什么,就算在我经过一翻辛苦搜索之后仍是如此。我看了很多的评论但都不够深刻,然而我却也无法更深入去思索这让人感到郁闷。就是这样一部让人难以评论的电影却获得了几乎所有的影评人大奖,你说奇怪不奇怪,我想这很可能是由于这些影评人像我一样郁闷,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评价它于是只好把“影评人”奖授予他了事。

    Full Story

  • 《预言者》横扫欧洲各大电影奖

    《预言者》横扫欧洲各大电影奖

    号称法国奥斯卡的恺撒颁奖典礼,是法国影界一年一度的盛事。2月27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第35届恺撒颁奖典礼于巴黎市中心的夏特莱宫隆重举行。《预言者》在此前获得13项恺撒提名后,当晚共摘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奖等9项大奖,成为毫无争议和悬疑的最大赢家。

    Full Story

  • 人性上中国电影落后5000年

    人性上中国电影落后5000年

    一部美国大片《阿凡达》,在中国,竟被解读为“拆迁题材”:被逼迁的纳美人,被阐释为中国强制拆迁中的“钉子户”; 纳美人的抗争,被联想成中国拆迁户的抗争。不同的是,前者在片尾获胜,后者希望渺茫。毕竟,《阿凡达》是电影,犹如童话;中国拆迁故事,却是活生生、残酷而无奈的现实。有观众感慨:看着电影,成都唐福珍自焚的影子,就在眼前浮动。 中国体育评论人李承鹏观《阿凡达》后,在博客上感慨:“技术上中国电影落后50年,人性上中国电影落后5000年。”具有独立人格的中国文化人的类似评语,在中国社会引起极大共鸣。

    Full Story

  • 《拆弹部队》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星期日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颁奖典礼上获得6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奖。这部情节紧张的影片讲述了伊拉克战争。该片导演凯瑟琳·比奇洛获得最佳导演奖。

    Full Story

  • 《网瘾战争》:中国影片的无冕之王

    《网瘾战争》:中国影片的无冕之王

    看完《网瘾战争》后对“爱你妹”说:鹅不是魔兽玩家,但鹅举起了双手! 一、《网瘾战争》,中国影片的无冕之王 近十年来看了不少国产电影(声明:网络下载),看得偶IQ直线下降,每次大片尚未上市,各大媒体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炒个不停,搞得像某领导要国葬一般,最没办法的也要翻出范冰冰的底裤来炒一遍,真是“看在心里,疼在蛋上”,难道国人智慧就这个水平,中国导演的原创力就这样2B。 我以郭氏45度角望了望永不可及的艾泽拉斯塔楼,然后以白岩松式的皱眉作水均益忧国忧民状,最后吁出一声余秋雨扼在喉咙里的“千年一叹”:这个愚民的时代,这个P民的世界! 看了“性感玉米”的《网瘾战争》后,充分感受到了他体内强大的反核谐之力。对自己原来的成见强烈批判:谁说中国的80后没有希望?谁说中国没有好电影更无好创意?谁说中国没有天才导演和鬼才编剧?你看以玉米同学为首的团队对中国社会生态的准确把脉,你看他们情感的投入与对剧本的真诚,你看他们对视频技术的娴熟运用,你看他们对每一个配音细致入微的拿捏,你甚至看他们在插入广告(反讽广告)时妙趣横生。声嘶力竭的黑色幽默,字字影射的社会事件,入木三分的独到解读,悲笑交加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幕后人物的形象刻划,每一项都具有电影大玩家的手笔。一个魔兽玩家说:“当看到熟悉的米奈希尔港口的微雨中,人类男子概然举起的手,看到亡灵族男子歪斜着举起的苍白的手,看到血精灵MM高举的双手,看到时钟的指针指向命中注定的方向。泪,象荆棘谷的雨,潸然而下。”我不理解来自艾泽拉斯大陆的专业术语,但偶也一样,开始滚滚长江东逝水(约等于“内牛满面”),浪花淘尽狗熊。

    Full Story

  • 专制社会和它的敌人

    专制社会和它的敌人

    官僚统治的政府叫做人民政府;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名义下被奴役;把彻底叫人渺小叫做人的解放;剥夺人的知情权叫做政令公开;弄权操纵叫做群众参政;无法无天叫做民主法制;压制文化叫做百花齐放;没有言论自由叫做自由的最高形式;闹剧似的选举叫做民主的最高形式;扼杀独立思考叫成了最科学的世界观。因为政权成了自己谎言的俘虏,所以它必须对一切作伪,它伪造过去,它伪造现在,它伪造将来。它伪造统计数据。它假装没有无所不在,不受约束的秘密警察。它假装尊重人权,假装不迫害任何人。它假装什么都不怕,假装从不作假。 《再见,列宁!》:专制社会和它的敌人 “东德共产党员克里斯蒂娜心脏病发作,昏迷过去。她苏醒后,医生叮嘱她的儿子阿历克斯,任何刺激都是致命的。为了不打击母亲,阿历克斯只好隐瞒起德国刚刚统一的消息,假装柏林墙依旧矗立。在他们那间小公寓里,阿历克斯尽力演出着民主德国原有的一切:从食品到服饰,甚至伪造电视新闻……尽管外面早已换了天地,但这里,历史似乎停滞了……” 这就是德国影片《再见,列宁!》的剧情,《再见,列宁》讲述的是民主德国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自由取代专制时的奇特的心灵史。

    Full Story

Page 2 of 612345...L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