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Archive

  • 政府收入增长了985倍,百姓收入只增长了19倍

    政府收入增长了985倍,百姓收入只增长了19倍

    听说如今有很多人在做“头等强国”的梦,我没有见过,只是耳闻。有梦想当然是好事,总比浑浑噩噩好。我虽然没这样的梦想,但也不会反对别人有梦想。直到看到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一个报告,我才有了一点发言的欲望。这个新闻透露的是个喜讯,标题叫“我国已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我揉揉眼睛,说的果然是我国在2008年底终于从长期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了“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显然和“头等强国”的梦想还很遥远。

    Full Story

  • 中国经济崛起的秘密

    中国经济崛起的秘密

    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在国际上被轻视为“世界工厂”,经过这次世界金融海啸之后,中国在危机中复苏得比美国和欧洲各先进国家快些,于是中国官方便乘机造势,夸耀中国经济崛起己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再过十年或十五年,便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和强国。这样的鼓吹,给世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中国这个权贵资本主义比欧美自由资本主义更好,值得世界仿效。

    Full Story

  • “监狱经济”乃因迷失本性

    “监狱经济”乃因迷失本性

    把犯人当成一种劳动资源自古有之,秦始皇修阿房宫、陵墓,发天下十万刑徒,所以说监狱也确实有一些企业的特征,如犯人付出劳动、生产出产品、有生产组织管理、创造价值等。可如果真是个企业,又会遇到其他问题,如犯人的劳动成本很低,没有工资,对正常企业构成不公平竞争;正常企业的科研、市场开发、兼并重组及内部各种奖励制度等企业行为又很难在监狱实行。

    Full Story

  • 张朝阳: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时刻在妨碍竞争

    张朝阳: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时刻在妨碍竞争

    2010年的搜狐已经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媒体公司,媒体公司的年会,就不只是公司本身的事情,而且是一个思想表达与传播的公共的事情,在如搜狐这样的媒体公司内部,也有着编辑部与管理层这样两个阵营,所谓的教会与国家,编辑部在内容方面有相当的独立性,在搜狐,总编辑于威代表教会,而我代表国家。作为搜狐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我有没有资格来做重要的演讲呢,没有,我只能是作为主办方的领导欢迎大家到来。当然教会与国家之间这堵墙也不总是存在的,我有时也与搜狐编辑部探讨方向及细节,可以说是脚踩两只船,所以作为有时候充当搜狐的总编辑的角色我今天在这个思想的论坛上发言,我的意思是说,对于有否资格发言的问题,我们应该较真儿,其实我们对很多事情都应该开始较真,而不是总处于和稀泥的状态。我30岁之前一直是学生及学者,在物理学方面,到现在,也走了很多国家, 参与了很多事情,对很多事情很有感想,所以今天请允许我花点时间谈一下。

    Full Story

  • 《瞭望》承认中国贫富越趋悬殊

    《瞭望》承认中国贫富越趋悬殊

    中国官方的《瞭望》周刊报道,全球经济虽然受到金融海啸的打击,但中国财富却是逆势增长,内地财富迅速膨胀,并快速地向少数人群集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建华警告,财富分配格局失衡,贫富悬殊加剧,将令社会结构更趋不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建华认为,内地财富过于集中,现时社会结构呈现了「倒丁」字形,即贫困的草根阶层占绝大多数,上流富豪只占一小撮,他警告「这样的社会结构有较高风险、不稳定」,而且权钱交易已成为反腐败面临的新问题,官员与巨商的结合来迅速致富,是令人不安的,这是对国家根基的侵蚀,要高度警觉。

    Full Story

  • 中国“二奶”推动全球奢侈品销售

    中国“二奶”推动全球奢侈品销售

    英国媒体近日刊登文章说,中国的“二奶”情妇现象推动了全球奢侈品的销售,高档名牌消费品在中国成为抢手货。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最近发表的题为“奢侈品主导,标价10万英镑的手包在中国供不应求”的报道说,出手阔绰的中国游客已将俄罗斯人和美国人甩在身后,成为在巴黎的头号消费者。在北京,上个季节最火爆的文化展是在故宫举办的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在广州,英国产的一款加上关税售价达到7万英镑的手机俨然已成了富人们的徽章;路易威登等名牌店在中国各大城市生意火爆,价格超过10万英镑的手包供不应求。报道说,中国可能是全球唯一被男性统治的奢侈品市场,而情妇现象推动了奢侈品的消费。

    Full Story

  • 谈中国媒体和传统文化

    谈中国媒体和传统文化

    近日,网络公民记者王天珞对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凌沧洲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录—— 让喉舌们自个儿折腾去吧!

    Full Story

  • “注水”GDP – 2.5万亿从何而来

    “注水”GDP – 2.5万亿从何而来

    人民网山东频道莱芜电 据人民网报道 本已饱受诟病的地方GDP统计注水问题,近日在“前三季度地方GDP数据高出全国2.5万亿” 的报道声中,又一次被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而这虚增出来的2.5万亿差额,几乎等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4个直辖市2006年全年的GDP总量。地方与全国数据相差这么多,不是计数错了,而是“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玩笑开大了。 造成地方GDP“掺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畸形政绩观和统计方法本身的不完善。现在,地方GDP仍然绕不开“政绩”的话题,GDP攀比现象严重。与各地官员“仕途”挂钩的GDP数据,仍然使一些地方在统计中竭力“用足”、“算足”数据,甚至不惜添加“水分”。统计方法方面,有制度因素,我国实行GDP分级核算体系,但是全国和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用于统计GDP增长率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有技术因素,基础资料难以统一、衔接,核算方法不够完善等;有重复计算因素,位于不同省市的总公司、子公司的统计、投资计算有重复。

    Full Story

  • 强行禁买 创业板泡沫被人为刺破

    强行禁买 创业板泡沫被人为刺破

    创业板新股集体登场的火爆场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而第二个交易日的纷纷跌停,更是让人感觉恍若隔世。创业板的泡沫为什么会破灭得如此快?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摆不上台面的事实,那就是投资者的市场交易行为受到了某种外力干预,一些买盘被强令撤单,而这才是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后市急跌的真正原因。笔者虽然对创业板新股的疯狂炒作极为反感,但对这种完全违反市场公正交易准则的粗暴干预行为同样深表遗憾。法律明确禁止操纵市场的行为,但这却是更为可怕的操纵市场行为,完全破坏了市场的公信力,将危及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 粗暴干预,后患猛于爆炒创业板 28只创业板新股同时挂牌上市,其本意主要还是遏制市场盲目炒作。应该说管理层对市场动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并且事先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深交所发布了三档停牌制度,并对存在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华*民”、“林*仲”、“陈*生”账户实施了限制交易措施,杀鸡儆猴,给创业板首日可能发生的过度炒作行为敲响警钟。另外,监管部门还对各公募基金和券商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在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只卖不买。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这些人为干预,所有新股都将触及第二档停牌线,触及第三档停牌线的新股也不会只有金亚科技[26.77 -3.32%]一只。 其实,对于游资来说,三档停牌制度反而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本来,如果保持连续交易,那么同时炒作28只新股就需要连续不断地投入资金,可是三档停牌让炒家获得了足够的喘息时间,从而可以腾出手来从容地各个击破,而不再需要同时对付28只新股。事实上,第一档停牌出现以后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导致投资者去追捧其他尚未停牌的新股。而当所有28只新股都撞上第一档停牌线以后,又强烈刺激着停牌的股票,结果这些股票复牌后几乎在一瞬间就直奔第二档停牌线而去,这是整个创业板新股炒作最疯狂的阶段,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然而,当天下午一点半以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较大的买单被券商强制要求撤单,想要买进的投资者被券商劝阻,这么做就直接导致了创业板新股出现快速回落。蒙在鼓里的投资者看着盘面发呆,根本想不到背后竟然会发生这样见不得阳光的事。这种粗暴的干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操纵市场的行为,因为其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创业板新股股价回落。这样的情景在过去权证末日轮时发生过,现在创业板也用上了这一招,虽然出发点是为了给过热的创业板新股降温,但这种随心所欲的粗暴干预行为,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后患,甚至猛于爆炒创业板新股。 强行刺破泡沫最终损失更大 平心而论,创业板新股的发行价本来就已经很高,在这个基础上股价再翻倍甚至涨两倍,表明市场确实已经失去了理智。但这个责任不应该全部推到投资者身上,因为玩弄概念的始作俑者恰恰是有关部门。试问,创业板与中小板有什么区别呢?这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同样的股票,上中小板时没有“过会”,结果却因祸得福,拿到了创业板的通行证,获得更高的溢价。既然大家都在玩概念,那么当游资也玩转创业板概念时就无可厚非了。游资其实也明白其中的风险很大,但当游资宁可承担高风险也要追求高收益时,除了善意的提醒,有关部门并不能强行干预。否则这将形成另外一种无法防范的非市场风险,而且这样的风险无法预料更无法控制,这样的市场也就没有公正可言了。 从长远看,创业板新股的价值回归是必然的,泡沫终将破灭,但这不等于就需要人为地刺破泡沫。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创业板新股的价值回归将经历漫长的过程,期间还会出现反复,甚至仍会伴有疯狂的炒作,总有投资者会在这个过程中蒙受损失,这是无法避免的。有关方面站在父爱主义的角度进行人为干预,不但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更是破坏了市场运行的公正性,授人以柄,得不偿失。既然搞了创业板,那就得准备经受风险的考验,不能总想着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如果什么都要进行调控,一切都被掌控,甚至不惜采取一切非市场手段,那么以后谁还敢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呢?一个失去信誉的市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最终只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控制了创业板的开局,它的未来也能这么一直操控下去吗?留此存疑吧。 ——胡东辉 2009年11月08日 10:51 证券市场红周刊

    Full Story

  • 九问创业板-财经郎眼(广东卫视)

    九问创业板-财经郎眼(广东卫视)

    财经郎眼:九问创业板-2009年11月1日-郎咸平

    Full Story

Page 6 of 7« First...34567